2017年03月20日

首頁 > 技職新聞

技職新聞

聯合報╱第A15版╱民意論壇╱金傳春╱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台北市)

  台大張慶瑞副校長以「大學應回饋、帶領、創造社會,及馬躍山河雲在天」的歡迎致詞,開啟此次「馬雲與青年有約」的演講。

  綜觀馬雲的演講風采,可以感受到他的廣大胸襟、失敗後樂觀而不氣餒、自我省察力高、超越常人的堅忍意志,及樂於助他人更成功的人生哲學,是其走上成功之鑰。僅憑他第一步赴杭州餐館找洋人練英文與學習西方文化思考的九年苦功,鍥而不捨珍惜每一次的學習機會,即是值得台灣年輕人學習之處。

  雖然西方社會常以成敗論英雄,但馬雲的腦海裡是要「習慣失敗」,因唯有累積無數次的失敗,必可帶給未來更大的成功。這番挫折中的正向思考期勉,對台下許多教考試成功戰將的台大老師,更是彌足珍貴,主因我們教育過程,沒有訓練勇氣與失敗後唐吉訶德式的達觀。

  如同台北市柯P市長,馬雲深信「明日比今日更好」。他直言:「每一代都有它的機遇。大家都抱怨的時候,你把它做好,就會有機會;如果跟著抱怨,只會成為倒楣鬼!」換言之,馬雲認為每一代的年輕人有他們的智慧,一定能找出未來的解決方案;此與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今日學生是明日之星」教育哲理,不謀而合,也是所有教育者的至高期盼;而和少數大眾媒體習於傳送負面新聞製造兩代對立衝突迥異!馬雲的洞察力猶如寫雙城記的狄更斯的開場白:「這是年輕人創業最好的時代」。

  事實上,歐美自小學至頂尖學府是以團隊解決問題,栽培年輕人的跨領域學習熱忱及與人的配合力。惜我國自中學至高普考仍多賴筆試舉才,讓嚮往鐵飯碗的年輕學子浪費大好青春,蹲坐補習班,習於過去已知知識,而徬徨未來!

  台灣的教育者、企業主與考試院決策者該思索在社會環境鉅變、民心思變與複合式災難趨增的時代,應思考如何建立更富彈性的選才體制,以鼓舞不畏艱難而具解決問題創造力的年經人,勇於面對嚴酷挑戰,開創台灣與華人的未來。